吉林省医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
四期建设
历年新增
专用网络
互联互通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
吉林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与监管体系为目标,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建设,通过政策指引、行政监管等手段,确保实现远程医疗系统"服务可及、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省财政连续四年投入4200万元,分四期建设吉林省远程会诊平台项目,已形成了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四级远程会诊网络。
2017年 吉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吉林省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吉林省人民医院等5家省级医院会诊中心和43家县医院会诊中心。
2018年 335家乡镇卫生院
全省23个四类县(国贫县、省贫县、陆路边境县和少数民族县)的335家乡镇卫生院建设远程会诊系统。
2019年 424家乡镇卫生院、19家省市医院
424家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19家三级甲等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三级等保建设。
2020年 52家中医院
52家中医医疗机构远程医疗软硬件系统的搭建;52家中医医院包括2家省级医疗机构、市(州)级公立中医医院9家及县公立中医医院41家。
2021年新增11家 白山矿务局医院,珲春妇幼,江源妇幼,大安妇幼,长春市第六医院,宽城区医院,长春新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年新增67家
全省56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省临检中心,江源区康宁医院,大安第二人民医院,大安第四人民医院,四平第一医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附属医院,吉林省残联康复医院等
吉林省远程会诊系统的主干网络,采用吉视传媒专网实现互联互通;另外在省远程会诊数据中心单独接入了一条800M的互联网专线和专用400路VPN设备,用于互联网接入;边远县医院的网络采用互联网VPN模式同省远程会诊数据中心相联通;全省355家乡镇卫生院也采用互联网模式同数据中心相联通。
吉林省远程会诊平台采用硬视频和软视频相结合的模式来建设视频会议系统。远程会诊数据中心设有同时满足30路接入的MCU,每个省市县医院也安装了MCU,同时远程会诊数据中心也购置了满足1200家医疗机构接入的软视频会议系统。
吉林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目前共链接医疗机构共计1016家
吉林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6家医院开通远程门诊业务
综合性省级大医院5家
省级中医院3家
部属专科医院1家
省属专科医院15家
市级中心医院9家
市级中医院9家
全省妇幼医疗机构56家
县(区)级医院45家
县(区)中医院41家
西藏日喀则县医院3家
779家乡镇卫生院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汪清县建设1家
安图县建设1家
通榆县建设2家
临江市建设1家
长白县建设1家
医疗云影像服务平台
医疗云影像解决方案
功能应用
应用管理与数据存储独立部署,保证影像数据安全
从传输、存储、管理三个维度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性、隐私性和时效性
建设安全高效的信息传输存储环境
不占用医院的PACS服务器资源、不与HIS系统对接、专用网络及存储设备
管理中心、影像存储中心、医生、患者闭环设计
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通过平台实现无缝沟通,影像信息安全高效流转
后台管理功能
吉林省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设管理后台,具备全平台的影像、影像会诊、视频会诊信息及统计,管理接入医院、科室、医生信息,审核接入医院和专家资格管理,对接入医院管理功能授权等。
各接入医疗机构管理功能
接入医院管理本院科室及医生授权,具备权限的医生通过医生端查看本医院患者的影像和诊断申请记录;统计通过本院注册情况、医生出诊记录、云影像使用等相关数据信息。
影像诊断功能
在云影像提供医生服务团队医院设立医疗云影像医学服务中心,由院里组织影像医生,在线帮助接入医院医生和平台注册患者做影像医学建议和诊断,满足接入医院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项目概况
架构设计
平台安全性
应用设计方案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要求,对于加强医疗资源整合、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区域卫生协同、共建共享优质医疗服务圈; 我省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突破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不均的技术难点、提高上游医生对下级医疗机构结果的认可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部署吉林省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实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工作,通过已搭建的“卫生行业专网”、制定“统一接入标准”、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的总体思路来逐步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2022年10月,吉林省卫健委、吉林省医保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军区保障局联合发布《吉林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互认工作。对有效推动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构建吉林省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实现省内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提供指导。
平台网络架构图
数据信息上传
PACS\RIS系统通过前置机上传数据到互认平台;
互认平台在前置机上部署数据接收服务;
采用标准的DICOM影像接口进行影像获取通讯,超声、DSA等其他影像上传,可采取相同方案;
报告按照结构化数据处理统一上传至互认平台。

不涉及其他数据的传输与操作功能,外部无法主动接入或要求数据。
传输内容使用不对称加密,防范数据泄漏与逆向工程。
传输发起使用专有协议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不会被通用的第三方应用/病毒/黑客软件滥用。
基于专用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全程均在专网与业务内网上互传,保障传输安全。
采用三级等保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
医生工作站
管理后台
通过数据采集前置设备,与检查结果互认平台中心的数据交互,在各接入医院的医生工作站,实现检查结果调阅使用和权限内流转。
吉林省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平台管理后台,完成对接行政机构、医院及医生权限的管理,包括检查结果上传、使用和流转权限分配等。
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平台
医联体解决方案
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开通,有效地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的医改目标。
吉林省远程会诊系统优先把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到了全省的乡镇卫生院,目前已经同779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了远程会诊系统,乡镇卫生院同上级医院将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预约和双向转诊等功能,使贫困百姓在家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生的服务。
平台优势
吉林省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建设到962家医院,由于采用专网建设县级远程会诊系统,使远程会诊平台同医院HIS、LIS、PACS和电子病历系统对接成为现实,院际信息形成互联互通。
信息互通
2018年6月29日,印发《吉林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吉卫医发〔2018〕25号),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实现多级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享共用,规范远程医疗活动。吉林省远程会诊平台强调以省级医联体为依托,五大中心医院需及时响应县医院提交的会诊申请。
制度与保障
普通会诊应在12小时内确定会诊专家,24小时内安排会诊; 紧急会诊应在5分钟内确定会诊专家,10分钟内安排会诊。
对两个小时没有响应的会诊医院,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数据中心统一协调组织会诊,对需要多家医院联合会诊的病例,也由数据中心统一协调。
业务咨询
0431-81853966
邮政编码:130000 客服邮箱:44151480@qq.com
公司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新城大街与天富路交汇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B2号楼1201室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20-000-0000
邮箱:contact@fkadjkhsf.co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